印度庞氏骗局Pearls Group,规模最大的金融诈骗案之一

2025 年 3 月,印度执法局(ED)宣布逮捕前 Pearls 集团主席 Nirmal Singh Bhangoo 的女婿 Har Satinder Pal Singh Hayer,指控其涉嫌在 4800 亿卢比(约合 58 亿美元)的庞氏骗局中转移资产。这起持续近二十年的金融诈骗案,不仅暴露出印度监管体系的漏洞,更让 5500 万投资者血本无归,成为该国独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犯罪之一。
一、骗局运作:从农业投资到跨境洗钱
Pearls 集团成立于 1996 年,最初以销售刺藜枕头等农产品起家,后通过旗下子公司 PACL(Punjab Agro Company Limited)推出 “农业土地投资计划”,承诺投资者以低价购买土地并在数年后获得高额回报。然而,所谓的 “农业开发” 实为幌子,资金被层层转移至关联企业,最终通过澳大利亚子公司 Pearls Australasia Pty Ltd 和 Australasia Mirage I-Pty Ltd 购置房产,形成跨境洗钱链条。
调查显示,PACL 通过 230 万代理人网络向投资者募集资金,宣称年回报率高达 24%,远超市场合理水平。资金并未用于实际项目,而是被用于支付早期投资者的 “收益”,形成典型的庞氏骗局结构。截至 2016 年案发,该集团累计诈骗金额达 4800 亿卢比,相当于印度 GDP 的 0.3%。
二、关键人物与跨境博弈
案件核心人物 Nirmal Singh Bhangoo 于 2016 年被捕,2024 年在押期间病逝。其女婿 Hayer 被指控在澳大利亚控制两家壳公司,协助转移 657 亿卢比的非法资金,并在 2016 年最高法院冻结资产令后继续抛售 PACL 财产。ED 已查封其在澳大利亚的两处房产(价值 462 亿卢比)及印度境内 244 亿卢比资产,并将相关证据移交最高法院指定的 Lodha 委员会,以推进资产处置和投资者赔偿。
值得注意的是,Pearls 集团通过复杂的公司架构规避监管。其子公司 PGF(Pearls Golden Forest Ltd)表面经营林业,实则与 PACL 共享管理团队,利用 “农业投资” 名义掩盖金融诈骗本质。CBI 调查显示,该集团通过虚报土地价值、伪造合同等手段,将资金转移至海外账户,最终通过房地产投资洗白。
三、社会影响与监管反思
案件曝光后,印度多地爆发投资者抗议,部分受害者因毕生积蓄被骗而自杀。旁遮普邦政府于 2023 年启动资产没收程序,计划拍卖 Pearls 集团在该邦的土地和房产,但赔偿进度缓慢。据统计,5500 万投资者中仅少数人通过法律途径追回部分损失,多数人仍面临 “血本无归” 的困境。
此案暴露了印度金融监管的多重漏洞:PACL 未获证券交易委员会(SEBI)批准即公开募股,地方官员长期默许其非法经营;跨境资金流动缺乏有效监控,导致数十亿卢比被转移至境外。此外,案件调查历时近十年,暴露出印度司法体系效率低下,部分涉案人员通过拖延审判逃避追责。
四、同类案件频发:印度金融诈骗的深层土壤
Pearls 集团并非孤例。近年来,印度接连曝出多起重大金融诈骗案:
珠宝商 Nirav Modi 案:2018 年,旁遮普国家银行被诈骗 17.7 亿美元,涉事高管通过伪造担保函转移资金,部分款项用于购买豪车和海外房产。
加密货币骗局:2024 年,宝莱坞明星 Raj Kundra 因参与 “增益比特币” 庞氏骗局被捕,涉案金额达 8 亿美元,投资者被承诺每月 10% 的回报。
阿达尼集团贿赂案:2024 年,前亚洲首富 Gautam Adani 被美国司法部指控行贿印度官员以获取太阳能合同,并通过虚假陈述欺骗国际投资者。
这些案件共同反映出印度金融市场的结构性问题:监管套利、裙带资本主义与投资者教育缺失。尽管印度政府近年加强了反洗钱立法,但执法力度与司法独立性仍面临挑战。
五、结语:庞氏阴影下的投资者觉醒
Pearls 集团案的教训深刻:在高回报承诺面前,投资者需保持理性,警惕 “低风险高收益” 的骗局。印度政府也需强化金融监管,建立跨境资产追踪机制,避免类似悲剧重演。正如一位受害者在采访中所言:“我们不仅损失了金钱,更失去了对制度的信任。” 这场金融灾难,或将成为印度金融法治改革的重要转折点。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